本站免费注册无需恶意攻击,有时间做点别的有何不好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淞沪会战有多惨烈?胡宗南叹“黄埔部队已打完”!!!

waterrool 2010-8-8 17:46

淞沪会战有多惨烈?胡宗南叹“黄埔部队已打完”!!!

1937年7月7日,北平卢沟桥抗战爆发。消息传到徐、海地区,第一军
官兵抗日热情高涨。胡宗南应召前往庐山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军事会议,在8月上
旬赶回部队,在全军团、营长以上军官短期学习班的毕业典礼上,传达了国民政
府对日本侵略军进行抵抗的决定,令各军官迅速回到所在部队,进行战斗动员,
完成作战准备,随时准备开赴抗日前线。这实际是胡宗南向全军下的动员令,全
军官兵受到极大的鼓舞。

  正当胡宗南军枕戈待旦之际,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开始,
中国中央军精锐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第三十六师等部,在京沪警备总司令
张治中指挥下,主动进攻,企图一举扫荡驻上海之日本海军陆战队,但因指挥不
当,竟未能奏功。8月22日深夜至8月23日晨,日本援军第三师团、第十一
师团等,在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陆军大将松井石根的指挥下,在长江口
南岸川沙口、狮子林直至吴淞口、张华浜等地强行登陆成功。日本援军在日海、
空军的强大支持下,向宝山城、月浦、罗店、浏河镇一线发动猛烈进攻,企图包
抄中国上海守军的后路,重施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故技。中国方面也鉴
于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的教训,早就在这一线部署有力部队:以陈诚任
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左翼作战军总司令,指挥第十八军
等精锐部队,向登陆日军发动反击,双方展开激烈残酷的攻防争夺战。这使得主
战场从黄浦江畔的上海市区逐步移向长江口南岸的吴淞、宝山、江湾、杨行一线
地区。陈诚率部在这里奋勇抗击多日,到8月底9月初,由于日军援军源源投入,
加强攻势,中国军队装备低劣,虽以血肉之躯与日军拼杀,终不能支持,守军杨
步飞的第六十一师溃退,夏楚中的第九十八师阵地难保,战场形势十分危急。就
在这时,胡宗南等援军赶到。「幸我六师、六十一师及一军等部适时赶到,即对
在吴淞登陆之敌施行猛攻。」

  胡宗南的第一军是在1937年8月底在徐州接到蒋介石的电令,全军立即
开赴无锡待命。胡宗南立即下令全军紧急出发。8月30日,胡宗南率第一军军
部及第一师李铁军部由徐州上火车;第七十八师李文部由河南归德上火车南下。
沿途老百姓自发组织慰劳队到车站给第一军官兵送茶水与慰劳品。

  胡军路过南京时,因军参谋长於达他调,胡宗南特邀请陆军大学的上校兵学
教官罗列来部继任军参谋长。罗列,号冷梅,190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
26年1月入黄埔军校四期,10月毕业即参加北伐。1935年到南京陆军大
学第一期深造,毕业后留校任兵学教官,精通参谋业务。罗列入胡宗南部后,为
胡宗南重用,成为胡宗南最忠实、最得力的干部。

  胡宗南原接到蒋介石的命令是集结无锡待命。但当胡部到达无锡尚未下车,
就接到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陈诚的命令,因为宝山一线防线危急,要胡宗南部立
即东开宝山增援。

  1937年9月初,胡宗南率部乘火车抵达南翔,准备增援宝山城。因白天
日机不断空袭,部队只能利用夜间行动。当胡部进抵刘行、杨行一线时,宝山城
已于9月6日失陷,守军姚子青营全部壮烈殉国。日军占领宝山后,向前疯狂猛
扑。胡宗南立即令第一军各部就地占领阵地,在杨行、蕴藻浜和纪家桥之线组织
防御,奋勇阻击由宝山、吴淞扑来的日军。

  杨行血战开始了。

  日军每次都是先以空军轮番侦察与轰炸,又以黄埔江的军舰猛烈炮击,接着
以步兵猛烈冲锋,实行陆海空联合作战。胡宗南第一军官兵面对装备先进、进攻
凶猛的日军毫无畏惧,同仇敌忾,以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
攻击,几乎每一块阵地都经过反复的争夺,使日军付出巨大的代价。胡宗南军由
于防地狭窄,又无既设工事,日军利用海空优势,施放军事气球,狂轰滥炸,经
过几昼夜血战,胡军两个师伤亡惨重:

  第一师李铁军部,第一旅旅长刘超寰与第一团团长王应尊负伤,第二团团长
杨杰与第四团团长李友梅牺牲,营长以下军官和士兵伤亡达80%。

  第七十八师李文部伤亡基本上与第一师差不多。营长中除留下一个严映皋,
其余全部阵亡。

  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处作战科中校科长刘劲持回忆胡宗南军在这期间作
战情况时,说:「胡宗南部接防后,士气旺盛,作战顽强,对敌人寸土必争,每
屋苦战,打了一个星期,始终守住阵地,因此伤亡惨重。胡宗南一声不叫。顾祝
同知道了,在电话中说今晚派某部来换防,胡才说再不换防,明天我也要拿枪上
火线顶缺了。」

  为了减轻日本海军炮火的威胁,胡宗南根据蒋介石转移阵地、逐次抵抗的作
战方针,于9月中旬初从杨行一线向南撤至刘行、顾家宅和罗店一线,继续防御
作战。日军于9月11日占领杨行后,立即沿金(山)刘(行)公路向胡军阵地
猛扑过来。战斗更趋激烈。这一带因多系棉田旱地,少水田,道路网又良好,桥
梁坚固,有利于日军炮兵与坦克行动,加上靠近江海,日军补给容易,附近的江
湾跑马场被日军改作临时飞机场,因而日军以这里为主攻方向。胡宗南指挥第一
军及新增援上来的湖南部队第八师陶峙岳部,协同左翼的第十八军罗卓英部,奋
勇抗击日军。胡宗南在多日指挥作战中,总结出日军的活动规律与我军的防守经
验,对部下指示说:「现在对日作战,敌人火力占优势,我们不能单凭勇气,必
须在白天少活动,利用夜间修补,加强工事,才能减少损伤,持久与敌周旋。」

  胡宗南军在刘行一线激战二十余日,于1937年9月底奉命撤到昆山附近
进行整补,将后方开来的新参战部队成团成营地编入第一军两个师的序列之中;
对伤亡的旅、团长与营连军官进行调补。在这期间,胡宗南接到蒋介石电令,第
一军扩编为第十七军团,胡宗南升任第十七军团长,所辖部队除第一军两个师外,
增加湖南部队陶峙岳的第八师,共三个师。

  1937年10月1日,刘行一线的中国军队奉命撤至蕴藻浜、陈行、大场
一线。日军立即集中主力「向蕴藻浜进犯,企图占领大场,以威胁我九集团军之
侧背,而达其占领上海之目的。」《陈诚私人回忆资料》,藏南京中国第二历史
档案馆。因战斗酷烈,中国守军第八师官兵几乎伤亡殆尽,10月6日防线被日
军突破。正在昆山附近整补的第一军奉命紧急开往前线支援。这次战斗较前更加
激烈。几天下来,全军官兵伤亡达80%以上。胡宗南在这次战斗中吸取以前教
训,要各部注意保护重要指挥官安全,因而伤亡较少,但仍阵亡团长二人。营、
连长以下干部则所剩无几,士兵伤亡更为惨重。胡部第八师师长陶峙岳回忆这次
蕴藻浜之战说:

  我们必须与阵地共存亡。无论官兵,思想上只有国家民族,个人安危均已置
之度外。因此,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在蕴藻浜与敌人周旋了21个日日夜
夜,阵地安如磐石。部队每天处在战火硝烟之中,休息和进餐只有在战斗的间隙
里进行。战斗之频繁激烈为前所未见。我们由于缺乏空军和重武器,除偶然夜袭
外,主要是防御,以免消耗实力。后来有人问我,在当时那种艰苦的条件下,怎
么能坚守21个日夜的?我说,就是两个字「死守」。

  第一军因伤亡惨重,又被调至后方黄渡进行第二次整补。1937年10月
25日因大场失守,中国军队被迫后撤到苏州河南岸防御。胡宗南部被令守御北
新泾一带河防阵地。官兵们沿河岸挖掘战壕,构筑工事,阻止日军渡河。胡部第
一师第四团一营少校营长贾亦斌两次负伤不下火线。他回忆说:「当日军乘汽艇、
木船开始渡河,起初我们也不射击,当他们渡到河中间,我们的机枪、步枪一齐
开火,把日军打得人仰马翻。由于双方短兵相接,日军的飞机无法轰炸,大炮不
能射击,其优势无法发挥,几次渡河都是这样被我们打退的。」贾亦斌:《自告
奋勇参加淞沪抗战》,载《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八?一三淞沪抗战》,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275页。这次作战已没有前几次激
烈,伤亡也不太严重,一直坚持到11月初,日军一度从第一军两翼友军阵地突
破,越过苏州河,胡宗南分兵前去堵截,打退敌军。日军在这时并不急于向前推
进,原因是他们正等待援军从杭州湾北岸登陆后,前后夹击中国军队。

  在数十天的淞沪血战中,胡宗南作为军长与军团长,始终在前线指挥,「日
夜在战场指挥抚巡,从未离去,官兵见之,无不感奋。」《胡上将宗南年谱》,
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49辑,(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
司印行,第82页。第一军撤退到沪西苏州河南岸作战时,淞沪警备司令部作战
科长刘劲持到第一军军部了解情况,第一军参谋处长傅维藩对他说:「该军已补
充兵员四次,接防换防五次,总算能顶住。以第一师为例,旅长两个,先后伤了
三个,团长四个,先后死伤五个,全师连长除通信连长外,余均伤亡换人。他们
住在竹林村庄内,白天隐蔽不动,敌机投弹扫射,不予理会。这样沉着应付,1
937年,日军由上海攻向南京途中,将中国百姓绑在柱子上。守多攻少,反可
持久。」

  正当胡宗南指挥所部与友军在苏州河岸苦战之际,1937年11月5日晨,
日军援军第十军在杭州湾北岸全公亭、金山卫等处登陆成功,并迅速推进,相继
攻占金山、松江,切断了沪杭线,从南面向上海包抄。在淞沪的中国军队即将陷
入被敌人全面包围、前后夹击的险境。在这种情况下,胡宗南与各友军接到南京
大本营命令,放弃苏州河阵地,全线撤退。

  胡宗南部与各友军历时三个月的淞沪抗战结束了。胡部与各友军伤亡惨重,
为保卫国土抗击侵略作出了重要贡献。胡宗南在率部即将离开这片洒满中国将士
热血的土地,眼看大好河山将沦入异族之手,内心十分悲愤。他打电话给正率部
抗敌掩护中国军队撤退的第八军军长黄杰,呜咽欲泣,一开头就说:「失败了,
我们将撤退,向南京转进。我不能来看你……」黄杰在电话中与胡宗南以长期抗
战互相勉励。黄杰:《我与胡宗南将军》,刊(台北)《革命人物志》第11集,
第55页。

  上海中国军队在后撤过程中,由于南京大本营举棋不定,贻误战机,指挥不
当,再加上日机的轰炸与日军的追赶袭击,致使各撤退部队拥挤在上海到青浦的
公路上,混乱不堪,一度失去了控制。胡宗南随军撤退到青浦西北,身边只剩下
几个人,几乎成了光杆司令。李日基:《第七十八师血战蕴藻浜》,载《原国民
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八·一三淞沪抗战》,(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
7年版,第284页。这一带是苏南水网地区,河渠多而深,桥又多被破坏,部
队撤退过河全靠泅渡。第一军特别党部书记长、胡宗南的孝丰小同乡沈上达与许
多不会游水的官兵,因过河时不识水性,又遭到日军水上挺进队袭击而牺牲。

  第一军部队一直撤退到苏州才陆续收容集结。各师、旅都残缺不全。因日军
迅速向前推进,而中国军队未做好纵深防守的准备,致使既设的吴福线弃而未用。
胡宗南率第一军于11月16日退至无锡,暂归上官云相指挥,在无锡、常州之
间组织防御,与进攻日军苦战三昼夜。

  胡宗南对近三个月的淞沪血战感慨良多,对各部撤退混乱、损失严重更是忧
愤不已。他在11月20日致信密友戴笠说:「弟刻又在无锡进入阵地矣。此次
前方撤退各军,秩序纪律毫无。官无斗志,士多伤亡,吴福线尚不能守,澄锡线
更无论矣。黄埔部队多已打完,无人撑持,其余当然望风而溃矣。第二期革命已
失败,吾人必须努力,培养第三期革命干部,来完成未来之使命也。」

  1937年11月20日胡宗南奉命率第一军由镇江渡过长江,至扬州整理
一周,补充新兵三个团,各师、旅稍见充实,然后开往浦口,参加南京保卫战。

  ===========================================================================================================
谈起淞沪会战,就不得不说蒋介石为了保全上海,也不得不拿出自己的本钱来拼
了。上海毕竟还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西方列强在上海还有各种各样的利益。不光
胡宗南还有陈诚的「土木系」,在这场壮观的保卫战里。国军兄弟也表现了英勇
顽强的作战风格,各部将领也协调一致。无奈,武器落后,装备不精憾败与日本。
如果,那时海空实力在强大些,小日本的那些陆战队早就被赶下海了!随着,送
沪会战临近尾声还是涌现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八百壮士」在日本人
的攻击下下坚守阵地,为了掩护兄弟部队撤退,嫩是和日本人血拼四个昼夜。给
日本人以大量的杀伤!(当然,为了不刺激英美等西方列强,日本未使用重炮。)
光荣的完成任务,退入法租界!松沪会战虽然失败了,但是,国军健儿的血没有
白流!他们给疯狂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侵略者脸上来了记响亮的耳光!

[[i] 本帖最后由 waterrool 于 2010-8-10 12:23 编辑 [/i]]

xjd5201 2010-8-8 18:18

为在保家卫国而英勇牺牲的先烈默哀。但愿国家强大不受外辱。:cry

loop2005 2010-8-8 18:24

那时国内的部分素质还是太差了,这种素质上的差异其实就是国力的差异

靠精神是打不死敌人的,首先还是要建设好国家

xdeer 2010-8-8 22:02

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抵抗还是很英勇的,但战术死板,指挥混乱也是失败的原因。

aaa_aaa1234 2010-8-9 07:54

没有强大的国防没有先进的装备可惜了无数前赴后继的中华好儿女

neofj 2010-8-9 08:47

国民党军队的几次大规模正面战场会战确实值得肯定,抗战胜利还是主要靠国民党军队啊

ss5444 2010-8-9 12:11

国军剿匪不利啊 抗战英勇  被共产党夺了胜利果实

porn1234 2010-8-9 12:14

向英勇抗战的国军将士们致敬!没有他们抗战时绝对不可能胜利的

fridgejug 2010-8-9 12:23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liuhaoyuan 2010-8-9 12:53

真是想不通,感觉小日本的武器也不是先进啦,和咱们的差不多

ddrxxx 2010-8-9 13:22

国军的师团级长官还是有诸多人才的,只是军长以上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军阀),尸位素餐者不少。

其实淞沪战役前,日军是很看不起中国军队的,特别是陆军。所以战役期间北方的日军没有顺势而下夹击国军。

本来是有利的形势,如果国军指挥调度可以高明一些,可能战绩会更辉煌。

可惜各路军队调度有误,战役结束了,还有20个师在增援的路上没有到。整场战役国军打成了兵家大忌的添油战术。一个一个师的被日军各个击破,可惜可叹。

当时确实很多精锐损失惨重,比如全德械的税警团。

最后说道800壮士,其实是420人左右。大家感叹他们的英勇的同时,或许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最后的结局都不算好。壮士后来成了孤军,在租界被软禁4年后,谢晋元将军被400人中的叛徒杀害,不久孤军随之瓦解,一部分被日本人押往各地甚至南洋做苦力,一部分逃亡加入了游击队,一部分解甲归田。后来抗战胜利后很多人回到上海,只是在码头上做苦力过活。

我一直认为国人对待做过俘虏的自己人的态度是我们民族最大的陋习。犹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每念如此,我就恨不能当面大骂朱熹这个老王八蛋。

战云0 2010-8-9 20:48

松沪会战把当时国内最精锐的.3个德国装备师都打残了.

wenwuzerg 2010-8-9 20:58

那时候单兵装备到班、排级别的机枪装备和鬼子差距还没那么大,不过训练差距是有的
到了连、营级重火力以及团和师的炮兵水平,那个差距的确太严重了
另外弹药也没有日本人充足,不过鬼子的弹药碰到美国人就是小意思了

987562 2010-8-9 22:25

淞沪会战有个俗称,叫绞肉机,很多部队成建制地被打光了,蒋委员长是下了血本的,战况非常惨烈。当时国民党在这场战争中也出现了一些英雄部队。比如“八百壮士”血战四行仓库。不知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蒋委员长当时为什么不惜血本打淞沪会战,一个可信的说法是,面对日本人的优势军备,变被动为主动,牵制日本人的战略。淞沪会战有效地将日本的主力部队吸引到了长江沿线,因为当时怕日本人从华北沿平汉铁路和长江对中国进行战争切割,如果真是那样中国平汉铁路以东,长江以北就生生地被日本人切割了。为阻止日本人沿平汉铁路南下,国民党炸开花园口,人为地制了几千平方公里的泛黄区,虽然搞得老百姓受苦受难,但还是有效地阻止了日本人沿平汉铁路南下。淞沪会战还为在华东的工业西迁争取了时间。日本人沿长江西进,虽然接连胜利,但长江沿线有很多的湖泊,不利于日本机械化部队的展开,间接地延缓了日本西进的速度,为国民党战备部署和工业部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001beiping 2010-8-10 01:17

国民党的军队打日本鬼子,还是挺卖力气的,毕竟是国仇家恨

懒得取名字 2010-8-10 07:05

这是台湾方面的文章,只能当参考一下,不能全信。

houjunhao 2010-8-10 09:37

不是国军不努力,而是小日本太牛。抗日主力军还是国军啊

wwyybb 2010-8-10 10:22

国民党部队在当时抗日的正面战场上还是进行大量可歌可泣的战斗的,我们后人不应忘记这些先烈

hao123t 2010-8-10 12:40

这长战役是国民党为了开辟第二战场打的,是为了牵制日本改变由南向北战略改为从东到西迎敌的战略.

白山黑水 2010-8-10 13:49

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有助于我们清楚的看到历史的全貌。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淞沪会战有多惨烈?胡宗南叹“黄埔部队已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