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321 2010-3-22 09:58
是非功过李宗仁。
李宗仁,字德邻,1891年8月13日生于广西临桂。爱国人士,中华民国时期新桂系首领,南京国民政府副总统、代总统。
早年就读于广西陆军小学堂、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清宣统二年(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6年在护国军第六军任排长,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1919年参加孙中山发动的护法战争,升营长。1920年参加粤接战争。1921年6月,队伍被粤桂联军总司令陈炯明收编为粤桂边防军第三路,任司令。粤军东撤后,广西处于无政府状态。1922年5月,他在玉林通电自任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1923年改称定桂军,同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权建立了联系,经李济深介绍,加入国民党。年底,他和黄绍宏、白崇禧合作,扫平西江流域的地方势力,同南宁的旧桂系军阀陆荣廷、桂林的沈鸿英形成鼎足而三之势。1924年6月,消灭盘踞广西十余年的陆荣廷部,占领南宁。1925年4月,消灭沈鸿英部,占领桂林,统一广西。李宗仁随即成为新桂系首领。
1926年7月,李率部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指挥第四、第七军进行汀泗桥、贺胜桥争夺战,重创吴佩孚军,攻克武汉。随即任江西左翼指挥,率部沿长江南岸东进,在第六军配合下,重创孙传芳军,收复南昌、九江。
1927年4月,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进行反共清党。10月,率桂系部队进攻唐生智,占领武汉。1928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率部由武汉北进,同张作霖的奉军作战,6月进占北京。1929年初,蒋介石召开裁军会议以排除异己。李宗仁起而反抗。3月,蒋桂战争爆发,桂系战败后,李宗仁出走香港。同年秋,与张发奎联合反蒋,又重占广西。1930年春,在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大战中,支持冯、阎,进军湖南,6月占领长沙。失败后,退保广西,苦心经营,作为争夺政治权力的基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呼吁“发动举国一致的抗战”。1932年,任广西绥靖主任。1937年8月,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徐州,指挥津浦防御战。
从1937年12月起,日军实施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之后,华北、华中的日军分南北两线沿津浦铁路和台(儿庄)潍(县)公路进犯徐州外围地区。1938年3月初,日军为打通津浦线,连结华北、华中战场,派遣第五师团和第十师团分两路进犯台儿庄。台儿庄位于津浦路台(儿庄)枣(庄)支线及台潍公路交叉点,扼运河咽喉,是徐州的门户。3月5日,板垣征四郎率第五师团2万余人由青岛沿胶济路西进,经潍县转南抵达临沂以北汤头镇,谋取临沂,进而与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会师台儿庄。14日,中国守军庞炳勋第三军团和前来驰援的张自忠第五十九军与敌激战5日,全歼敌3个联队,击毙其第十一联队长长野裕一郎大佐、弁田中佐和1名大队长,残敌向沂河东岸溃退。3月16日,敌第十师团一部3万人沿津浦路南下,进攻滕县。中国守军孙震第二十二集团军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一二四师与敌展开血战,伤亡惨重,第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等壮烈殉国,官兵2000余人牺牲。3月18日,滕县沦陷。20日,日军继续南下受阻,主力东移,攻占枣庄、峄县,沿台枣支线向台儿庄突进。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令孙连仲第二集团军三个师沿运河布防,扼守台儿庄正面阵地,命汤恩伯第二十军团的两个军让开津浦路正面,诱敌深入,待日军主力直扑台儿庄时,即行南下,抵敌之背,协同孙连仲部围歼敌人。次日,蒋介石到徐州督战。
3月23日,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一师在泥沟车站与日军发生遭遇战,台儿庄战役开始。傍晚,日军追击中国军队第十一师一八五团到南洛。被伏兵所阻。24日,敌军进至刘家湖后继续南犯,突击台儿庄城东北,被守军一八六团全歼200余人。25日,日军进攻南洛。一八五团主动出击,三营营长高鸿立率全营士兵与敌拼杀,誓夺敌炮。敌1000余人配以20余辆坦克向高营猛扑。团长王郁彬率一、二两营赶来增援,血战两昼夜,王郁彬、高鸿立负伤。27日,日军攻破台儿庄北门。中国守军第三十一师与敌在庄内展开拉锯战,双方伤亡甚重。日军不断增加兵力,从峄县调来增援部队4000余人。28日,日军攻入台儿庄西北角,谋取西门,切断中国守军第三十一师师部与庄内的联系。该师师长池峰城指挥所部以强大炮火压制敌人,并组织数十名敢死队员,与敌肉搏格斗。汤恩伯军团关麟征第五十二军和王仲廉第八十五军在外线向枣庄、峄县日军侧背攻击。29日,日军濑谷支队再以兵力支援,并占领了台儿庄东半部。31日,中国守军将进入台儿庄地区的濑谷支队完全包围。是时,坂本旅团由临沂转向台儿庄驰援,到达向城、爱曲地区,侧击第二十军团。该军团即命第五十二军和刚到的第七十五军围攻坂本支队。激战数日,予日军以重创,使其救援濑谷支队的计划落空。4月3日,李宗仁下达总攻击令。第五十二军、第八十五军、第七十五军在台儿庄附近向敌展开猛烈攻势。日军拼力争夺,占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展开街垒战,逐次反击,肃清敌人,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6日,张金昭的第三十师收复南洛,断敌后路,黄松樵第二十七师向台儿庄以东出击,敌仓皇向西北退却。第三十一师向庄内敌人反击,濑谷支队力战不支,向峄县溃逃。
4月7日,坂本支队仍在庄内顽抗,在孙连仲、汤恩伯所部夹击下,当晚向北溃败。台儿庄战役取得了胜利。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击败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歼敌1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士气。
我的看法:
很多人一提到李宗仁就先想到这段震惊中外的战史,在世人的眼里都觉得李宗仁是对国家有功的,很少人把李宗仁的无能以及他干的坏事大书特书,
不提李宗仁的无能以及他干的坏事,此为断章取义美化宣传,为了贬蒋,对台儿庄战役闭口只提李宗仁,他不过是第五战区的一个司令,整个战区里的国民党军都是杂牌部队,没有蒋介石的命令,李宗仁想打仗想调动军队,行吗?
台儿庄战役和南宁的昆仑关战役一样,不要太夸大,给人造成错觉以为什么了不得的大捷,不过是给日军冒进的先头部队一个迎头痛击,暂时迟滞了一下日军的攻势。没坚持多久,不一样都给日军打垮了?
昆仑关战役更加糟糕,在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桂系粤系20万的军队在李宗仁指示,白崇僖等桂系军阀的指挥下只想保存实力保存地盘龟缩不前连点作为都没有,眼睁睁看着第五军浴血打下来的昆仑关一个星期后丢掉。
李宗仁身为国名党的军人,不讲党内团结,自己没有才干,没有领导才能,整天想着封建割据分裂国家,他一直把广西霸做自己的自留地。1930年为了保留自己的自留地,撺掇冯玉祥阎锡山一起向国民党的中央政府发难,逼迫蒋介石不得不向张学良求救,依靠张学良的军队占领华北才解了中原大战的围。公子哥张学良倾巢出动占领华北解了南京中央政府的困境,造成整个东北的兵力空虚,给了日寇可乘之机发动九一八事变沦陷了整个东北。
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没有罪责么?他们不发难围攻南京中央政府,张学良会丢掉东北吗?
1949年国民党军在三大战役失利后,剩下的没有战斗力的兵力已经很难守住长江防线,此时李宗仁不想怎么团结御敌,反而在军队高级将领间搞串联搞对立,在危局下借机向蒋介石发难,逼蒋下野,造成国民党的分裂,在此之前,又撺掇白崇禧接管华中战区的国民党部队作为自己桂系和蒋介石分裂的资本,解放军渡江后,李白二人不调动武汉华中的国民党军队向东救援江苏上海,可笑还打如意算盘:让解放军消灭蒋介石的江浙上海,自己固守华中,实在守不住就退回广西老家继续以前的割据。看看李宗仁有多聪明? 他这个代总统不想怎样守着整个党国的大业,却还幻想整个国民党被消灭了他却能守着广西自留地坐山大王。
流亡美国后,已不能履行代总统的职责,又死抓不放,逼得蒋介石自己出来恢复总统职务,李宗仁又大喊不合法理。在美国坐吃山空,混不下去了,蒋介石答应给他钱花不要回大陆,李宗仁这个国民党的前代总统,偏要跑回大陆向敌对党乞怜,不正好政治上又给国民党一闷棍!
纵观李宗仁的一生,他是坚决的反共分子,然而它在国民党内,却是一个无能却又时时破坏国民党事业的罪人。我认为他的一生,是全中国人民应该学习的一生,不过是做反面教材!
[[i] 本帖最后由 lcd321 于 2010-3-24 09:23 编辑 [/i]]
kj580205 2010-3-22 11:46
楼主很真实生动的描写了民国时期的军阀们的思维
这应该就是国民党军在与解放军打内战时最大的暗伤
没了抗战时的共同敌人-日本
便开始打起保住自己地盘的小算盘
结果是给解放军各个击败
bobodou 2010-3-22 13:28
内战时的思绪和抗战时的思绪是两回事,一个动荡了一百多年的国家,哪个军阀都没那总远见。要是有那样的远见,自己早就不用只守着一个广西了。
mamutumamutu 2010-3-22 16:10
抗日时期,各个派系的军队都有功劳的,包括李宗仁,这点我们不能忘记。蒋介石属下的部队,发动的战役,功劳当然有蒋介石一份,楼主指责的那种抹杀蒋介石功劳的做法自然是不对的。
当然,从能力和政策方面分析,李宗仁并不值得推崇。其实没什么好复杂的吧。
sqk006 2010-3-22 16:42
楼主还是好好学学历史吧,不要看了几篇帖子觉得过瘾就瞎得瑟。是非功过不是就你这贴来的这几句话能说清。而且该帖子的作者自己的心态根本没摆正,观其言更像是蒋介石的忠实粉丝,其观点自然不可能是公正的。
你在为蒋介石歌功颂德时有没有想起现在两岸现状?
我觉得大家既然是转帖,就转些有水平的帖子吧。
[[i] 本帖最后由 sqk006 于 2010-3-22 16:44 编辑 [/i]]
bocfin2 2010-3-22 22:57
这个帖子,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你。
老蒋有那么好吗?好像不单单是李宗仁吧?后来连张学良都看不下去,而发起兵谏的。
为什么就不能反对他?他又做了什么对国家很有益的事情吗?
是谁把东北一枪不放就让给了日本人?
说起来,李宗仁还是不错了!
ronan.kk 2010-3-23 08:23
李宗仁很早就放弃抵抗,明显减少共产党解放大陆的时间,也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还是有功的。
7086 2010-3-23 08:55
[quote]原帖由 [i]bocfin2[/i] 于 2010-3-22 22:57 发表 [url=http://67.220.91.17/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8838298&ptid=2910004][img]http://67.220.91.17/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这个帖子,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你。
老蒋有那么好吗?好像不单单是李宗仁吧?后来连张学良都看不下去,而发起兵谏的。
为什么就不能反对他?他又做了什么对国家很有益的事情吗?
是谁把东北一枪不放就让给了日本 ... [/quote]
东北不是一枪不放就给了日本的,事实上日本是依靠突然袭击的手的不过是沈阳,其实沈阳守军也没有多少人,以东北军豆腐渣的战斗力是肯定守不住的。吉林省是在代理张作相职务的熙洽的带领下投敌的,黑龙江的抵抗在马占山的领导下是比较激烈的,而东北军主力则在张学良的指挥下集中到了东北军的另一个据点锦州和东大营。东北局面的完全崩溃就是张学良的二十万大军不战而弃锦州全部撤回关内,这个时候蒋介石已经下野,而执掌南京政府的广东人是明确下达了抵抗的命令。张学良也是因此得到了“不抵抗”之名,最初被偷袭和失去沈阳准确的说是能力问题,而弃守锦州才是态度问题。
sys1963 2010-3-23 10:25
真到要评论几句了。李宗仁在中国历史上来说功劳肯定是小于他的罪过的。如果楼主要把他毛泽东比较的话,还是可以说他没有志向。
lcd321 2010-3-24 10:38
[quote]原帖由 [i]sqk006[/i] 于 2010-3-22 16:42 发表 [url=http://67.220.91.02/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8813982&ptid=2910004][img]http://67.220.91.02/foru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楼主还是好好学学历史吧,不要看了几篇帖子觉得过瘾就瞎得瑟。是非功过不是就你这贴来的这几句话能说清。而且该帖子的作者自己的心态根本没摆正,观其言更像是蒋介石的忠实粉丝,其观点自然不可能是公正的。
你在为 ... [/quote]
李宗仁:血战台儿庄身为第五战区的最高司令长官那是他的职责所在,打输了千夫所指打赢了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现在倒是成就了他一个人。当然了当时国民党的部队打得找不着北了,拉一个典型出来鼓舞全国全军士气也不错。李宗仁说不客气点就是个典型的旧军阀的代表人物,1930年中原大战时期。以李宗仁,劉文輝,馮玉祥,閻錫山,樊鍾秀为代表的地方大小军阀在汪精衛的鼓动下跟以老蒋为代表的国民革命军打了个头破血流,虽然抗战爆发以后各地大军阀和中央政府为了抵抗日寇的侵略达成了微妙的和解和合作,但是老蒋和地方派系的大军阀头头间的明争暗斗一点不含糊,为了避免日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李宗仁在军事上保地盘保枪,政治上搞夺权搞串联,搞那么多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日后自保,那完全是中原大战后遗症导致的。
senglin08 2010-3-24 11:17
不去说其他的事,李宗仁回大陆的选择是正确的。他回大陆的主要原因是他的老婆已被确诊来日无多,趁他们还爬得动,赶紧回来看看风景后落叶归根,死后好葬在家乡。这对于活在上世纪的海外游子来说,只要能做到的,就绝不做孤魂野鬼,生于家乡,葬也必须在家乡。楼主写这种评论的根本不懂上一代人的心情,只会瞎写。
换一步说不是这个原因,让李选择往哪里跑,李宗仁也会选择大陆。去大陆共产党还要用他,能吃好住好,保住老命,老婆没了后还讨了个比他小几十岁的续弦。去台湾,看看和他同时代的国民党元老的日子,会好过吗?李宗仁的搭档白崇禧一生烟酒不沾,身体很好,去台湾才60几岁就不明不白的挂了。蒋介石是如何对待没有了用处的昔日政敌,他李宗仁看到还少吗?
翩然蝶羽 2010-3-25 10:11
哈哈!讨论得很激烈啊.我看是.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李宗仁.
lason78 2010-3-25 11:22
李宗仁是党国罪人!其人并无雄才大略,却又恋居高位。在党国最危难时起内哄,无自知之明!
wyw一二零八 2010-3-26 02:05
李宗仁、阎锡山、张学良、唐生智、冯玉祥、刘文辉、等等都是不好的,都是损害蒋委员长和国民政府的,可这些高官要员却是国民政府组织的基本实力成员呀?委员长是总头领呀?这种松散的,内部离心离德的,勾心斗角的,为保存实力而不能同心对敌的政府与军队的存在,难道是中国人民所需要的吗?是不该被打倒的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历史的局限性,都不会是只有缺点或者是全是优点的。所以我们现在评论历史人物,千万不要再陷入到以前的怪圈,这样做是无益于思想进步的。比如现在说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蒋介石,就一股脑地说蒋介石是如何如何地好,其他人又是如何如何地坏。聚拢了一摊泥水而成为首领的人,他的思想、认识、行为,鞋子衣服可以是绝对干净的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非常好的学习认识方法,大家都应该努力学习,以避免以个人好恶认识历史,认识历史人物。
pakucha 2010-3-26 10:16
哪个史书留名的人的一生能一句“好人”“坏人”就说得清楚的?
[[i] 本帖最后由 pakucha 于 2010-3-26 12:20 编辑 [/i]]
WSS1000 2010-6-12 15:35
所有的宣传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台儿庄就是一个故事。而故事要告诉我们的就是抗日精神。其他的大家想太多就跑题了。
9p9p9p9p 2010-6-12 22:43
李宗仁虽然在党国内有权力之争,但北伐之功,抗日之功不可否认。张学良才不配是中国人,拥兵几十万,实力仅次于蒋介石,抗日一功没有。李宗仁再坏,广西还算不上沦陷,桂系将领在安徽抗日还是较成功的。蒋介石是对中华民族有功的吧。当然兄弟之争就不要大提特提了。
wyw一二零八 2010-6-13 01:32
看了楼主这篇文字,我只不住笑了。人的思想真是千奇百怪,千头万绪。前些时日,尽看到是赞扬国军正面战场的丰功伟绩,反衬八路军、新四军的“游而不击”,共党的“奸诈狡猾”,谋夺江山。今日看了楼主的文字,知道了台儿庄、昆仑关战役也不过如此,表面上是胜利了,其实还是败仗,尤其是指挥官更是坏事做得多,好事没几件的无耻之徒,是给党国带来巨大损失的乱臣贼子。这样的话,整个抗战时期,又有几次战斗是国军真正胜利了?不是乱臣贼子们指挥的?两蒋介石都是一个新军阀,本质上与楼主文字中所指责的诸位有多大区别?要知道,这些名声显赫的人物都是党国的中坚,都是党国军政的组成部分,是一体的。如果有谁说这些人都是一滩滩狗屎,那蹲在狗屎堆顶尖的蒋介石先生能是独善其身,空前绝后的贤达明君?狗屎的顶端再光芒四射也是狗屎而不是黄金!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代枭雄也都逝去了,后人们应该做的是从前人留下的历史中找到教训,为了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若仍然沉浸在故纸堆中,为了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以偏激、阴暗心理去对待他人,粉饰自己的偶像,一是在自我麻醉,二是会引来厌恶与反弹,结果适得其反。
badkunkun 2010-6-13 09:42
李宗仁当的总统也是很无奈,完全没权势:wad37
fridgejug 2010-6-13 10:39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