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nks4ss 2009-5-8 21:22
毛泽东出于湖南,湖南的民风向来比较剽悍,再其受曾国藩的影响也很大,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向来主张男儿立身须有倔强之气,此点在毛身上体现的比较明显。蒋介石起于浙江,应该是生意人的头脑对他的谋断有很大的影响
LGZ20092100 2009-5-12 17:19
老毛的身后是一把天才。老蒋是他的优秀学生。最后天才起的胜利
bt__man 2009-5-15 19:51
想分析他们的性格,得凭据真实的历史资料,这点不知道要多久才有可能看到
z19841106 2009-5-15 20:06
个人的经历不同性格也就有差异 如果毛将的人生互换 不知道历史会是什么样的 好期待啊
LGZ20092100 2009-5-16 13:20
既生瑜何生亮,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毛脑子是天才,在生活中就像小孩子。老将是过流氓和上海男人的混合体,
ty117 2009-5-16 17:41
毛老人家更象个读书人,自古读书人造反是要有魄力的,看看《李自成》中的牛应星,就会发现不安分的读书人一般都是被主流社会所抛弃的。所以他们需要在造反的政治洪流中寻找发展股(农民军)来施展抱负。而蒋委员长早期是个生意人,因此,他是在当时哪个革命潮流中将自己的命运作赌注豪赌了一把。
对于权利的渴望是人的天性,没有什么高贵与龌龊之分,当每个人置身于权利的争斗中时,都会尽可能的站在权利的顶峰。而对于自身在历史的作用时,那是要看是在环境。
所以对2人的评价,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会有盖棺定论之说。
289425068 2009-5-16 17:45
比较人的性格,我觉得没什么意思啊,忽忽,如果哪天有人来比较我和某某人的性格就好咯,哈哈
yicixing 2009-5-17 01:24
毛爷爷和蒋爷爷都有这很曲折的童年,这在叫炼狱中的磨练啊。
kslayer 2009-5-17 12:16
看了大家热情高涨,我也大致说下我的个人看法吧,
老实讲,这段历史给我的感觉是很混乱,官方说法可信度不高,
对毛泽东的赞誉太过,对蒋介石呢,批判的有失偏颇
1,首先来说说毛泽东吧,
毛泽东出身还不错,是个富农家庭,但仅仅是个富农,被同村的地主占了点便宜后,痛定思痛,把老毛派出去念书,至于从老毛开始念书到秋收起义这段,老毛具体在干嘛,我不是很清楚,希望兄弟们补充吧,反正那时候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估计是四处演讲什么的。偷偷问下,毛泽东哪年入得党?
接下来就到秋收起义了,虽然称为起义,在我看来,包括南昌起义,都不是共产党领导的,而应该是国民党内部斗争或者是军阀残余的割据斗争,经过412的共产党是没有军队上的实力的,顶多就起个煽风点火的作用。三湾改编才真正让毛泽东走上了政治舞台,当然,在那时的蒋介石看来,也就是个小土匪头而已,秋收的1000多残余部队被毛泽东收编了,然后上了井冈山开始游击生活。
会师,朱德领着南昌的残余上了井冈山,一下子主客颠倒了,部队膨胀到了1万多人,这下朱德控制了部队,而毛泽东退而求其次,担任了党代表,提出了党指挥枪,缓缓的向部队里渗透,另外说下,这时候,毛泽东在党里的位置应该很低,
反围剿,这个就没啥说的了,先后击退了国民党的几次“剿匪”行动,没宣传的那么夸张,直到第五次,当然在蒋介石看来,也就是第一次认真对待,中央红军失败了,然后带着所有的机关开始长征。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这个当时共产党里的绝对大佬,支持了毛泽东,夺权成功,从此开始了毛泽东的领导生涯。
毛泽东开始领导,当时是个三人小组,可周恩来生病了,毛泽东就霸着他的位置不放,再把王稼祥挤掉,暂时确立了在中央的位置,要知道,红一虽然兵力不多,可带着所有的机关,在这么多机关里,不服毛泽东的人可不少,同时还有外患,一是蒋介石,当然那时候,蒋介石也就是打着驱赶红军去进攻地方军阀,然后收权的打算,另外一个就是张国焘,那时候的红四可是兵强马壮,
像许世友、徐向前这堆猛人也都在红四里。这时候就看出毛泽东的老到了,他没有和红四会师,因为一会师,以他的资历,估计立马要把中央让出来,他非常果断的抛下红四,单独过草地,等到了陕北,再把红四派出去进攻西北三马,后来红四几乎全军覆没。
整风等运动,没办法,运动太多,记不清,这些运动或是对付原来中央机关里的不听话人员,或者是清洗原本的陕北地方派,终于彻底稳固了毛泽东在中央里的地位。
接下来就是抗日咯,抗日可是给了共产党一个绝好的发展机会,因为日本兵力不足,只能沿着交通要道,向大城市进发,国民党打的那叫一个惨,而广大的后方,基本都是统治空白,基本被地方实力派把持,敌后根据地就是这么来的。再往后,宣传的不少,也就不重复咯。
所以呢,毛泽东这个人啊,是一个高明的权术家,说高尚点就是个政治家,要说性格么,应该是狡猾、狠厉、隐忍。
2,咱再来看看光头,
光头的出身什么的,也不多说,先说说他的经历吧,
要说革命,光头可是跟着陈其美参加了在上海的起义活动,失败后,去日本陆军军官学校学了几年,然后又在上海的大买办虞洽卿那里混了一段日子,还入了青帮,偷偷说下,这个家伙做生意的本事实在是烂,把虞洽卿的商品交易所是搞的一塌糊涂,当时陈其美的儿子们在管这个交易所,也就是陈果夫和陈立夫兄弟啦,都说,“叔,你别来捣乱啦”,到了青帮,也把名下的赌场,管的稀里哗啦,不过黄金荣看在虞洽卿的份上,睁只眼闭只眼,随他折腾。
接下来,就是光头的发迹,要说光头的发迹,只能用火箭来形容,也许就是因为太快,所以养成了一份操切。孙中山先生到了广东,蒋介石立即前往投效,很快就做到了先生的警卫营长,在黄埔军校成立后,又能迅速成为校长,可以说,先生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但是,孙中山先生再怎么支持,也改变不了蒋介石在党内的地位,他资历太浅了,不说一直跟着孙中山的汪精卫,像廖仲恺、邓演达这些党内元老都不会服从一个原本在党内就没什么地位的蒋介石。如果孙中山先生能提携蒋介石十年的话,他的地位就不会那么不稳固。
北伐,这段时间是蒋介石表现的最佳时段,他成功以黄埔学生军为骨干,控制了一支强大的部队,虽然在党内依然没有地位,但军队在手,说什么都硬气,所以光头能够在412之后迅速攫取国民党的最高领导权,这和手中的军队是分不开的。造成了,光头在军事上强大,政治上落后,打天下可以靠军队,治理天下就要靠文官了,虽然党内反对势力依然强大,但在宋氏家族的支持下,要感慨,宋家的家长,眼光准吖,三个女儿,孔祥熙,孔子的后代;孙中山和蒋介石就不说咯,而和宋家的联姻,又给他带来了几个天然的政治盟友,孔家在文人中的地位是很高尚的,宋子文在经济上的成就只能用恐怖来形容,国民党的黄金十年要是没他,根本无法出现,而陈氏兄弟,可以算是蒋介石的子侄辈。
还是那句哀叹,如果412后,蒋介石能定下心来,苦心经营长江到珠江这片势力范围,并拉拢和清洗他的反对派,不用十年,他就可以真正统一中国,并能拒日本于国门之外。可惜,也许是年少得志,也许是希望用军事上的胜利来打压党内的反对势力,毅然北上,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过分冒头,结果引起了其他军阀的警惕,联合起来绞杀他,虽然最后险险过关,却彻底暴露了自己的意图,消耗了自身的实力。再往后就是抗日咯。
所以吖, 在我看来,蒋介石比毛泽东就是少了份隐忍,多了点操切,所以最后他失败了,
v570 2009-5-17 13:25
现在评蒋还可以,但是评毛不好说,还是50年之后再评吧,现在的评论都带有太多的政治色彩
konlin81 2009-5-28 10:52
比较人的性格,我觉得没什么意思啊,忽忽,如果哪天有人来比较我和某某人的性格就好咯,哈哈
xxx93cb 2009-5-28 20:49
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毛泽东是伟大,但是他的伟大更多的体现在军事指挥和政治手腕上,在中国抗日时期,当时的天下人是蒋介石,能做决定的都是蒋介石本人,抗日也是他一手主导的,后面历史书上说的蒋介石怎么怎么怕日本 这些都是我们共产党做为胜利者随意书写的历史,而且当时蒋介石做出先打共产党的决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是最好写照,后方都出问题了怎么跟小日本对战?只不过因为没打赢反正被共产党做大才成了后人鄙视蒋介石为人的把柄,试想当时就秋风扫落叶般清完共产党然后全民族一起用力打倒小日本 也不是白日做梦啊。另外,其实抗战小日本的主力还是人家国民党啊,黄埔军校的军校几乎全部死光光,这可是蒋介石的最大力量啊,这也间接导致后面国共大战的时候国民党后继乏力的原因之一了
WURENJUN 2009-5-30 15:43
[quote]原帖由 [i]kslayer[/i] 于 2009-5-17 12:16 发表 [url=http://67.220.92.18/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1819600&ptid=1554118][img]http://67.220.92.18/foru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看了大家热情高涨,我也大致说下我的个人看法吧,
老实讲,这段历史给我的感觉是很混乱,官方说法可信度不高,
对毛泽东的赞誉太过,对蒋介石呢,批判的有失偏颇
1,首先来说说毛泽东吧,
毛泽东出身还不错 ... [/quote]
你在胡说八道,你根本就不懂,我也懒得跟你多说了,希望你以后多看历史还来说吧